每天保证充足的8小时睡眠,却依然感到疲惫不堪,头发一天就油腻,肚子也莫名其妙地变大……来自杭州的王女士(化名)最近总觉得浑身不适,早晨醒来时困得无法起床,即使睡够了8小时,依然感到头昏脑胀、无精打采。原本合身的裤子变得紧绷,肚子鼓鼓却又没吃多少东西;更烦人的是,脸部油光横溢,刚洗过的头发一天内就粘在一起,舌苔又厚又腻,还出现明显的齿痕。经过咨询医生,得知她的症状是典型的“湿气重”。如果不及时处理,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疲劳、影响睡眠,甚至引发其他健康问题。
在潮湿季节,像王女士一样受到湿气困扰的人并不在少数。湿气重的表现包括容易疲惫、肩颈酸痛、膝盖紧绷,饮食少却肚子鼓大、面部浮肿,甚至记忆力减退、脾气暴躁、失眠多梦……这些都可能是湿气在作祟。
“眼前无长物,窗下有清风!”三伏天来临,这是一年中阳气最为旺盛、气温最高的时候。民间有语:“千寒易去,一湿难除。”而三伏天湿气重,正是祛湿的最佳时机。那么,究竟我们该如何有效应对湿气呢?
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吴山院区(杭州市肿瘤医院)中医护理团队的工作人员陈蓉分享道,湿气的来源有两种:一种是“外来的湿气”,另一种是“体内产生的湿气”。在三伏天,雨水最为频繁、空气湿度最大,环境湿气容易侵入体内。例如,淋雨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、出汗后迅速冲凉,都可能导致湿气入侵。
相比于外来的湿气,自身无形中产生的湿气在日常生活中更为普遍。陈蓉指出,许多人在夏季追求凉爽,常常食用冰西瓜、冰奶茶和冰镇啤酒,这样看似爽快,实际上却让脾胃运化无力。此外,偏爱甜食、油炸食品和重口味菜肴的人,若长期摄入,容易造成体内“痰湿”堆积。加之很多人夏天懒于运动,身体气血循环减缓,水湿更难排出,造成一种“越不动越湿,越湿越不想动”的恶性循环。
湿气重的典型症状有六大表现,大家可以自查:面部油腻、面色暗沉、头发容易出油;舌苔厚腻,舌体增大且边缘有齿痕;食欲减退,经常感到胸闷腹胀;身体沉重、易困倦,睡醒时仍感到头昏脑胀;大便不成形、粘马桶;皮肤反复出现湿疹,女性白带增多、男性阴囊潮湿。如果你出现了上述多个症状,说明你的身体已经发出“祛湿警报”,需要及时调理。
对于如何在三伏天科学地祛湿,陈蓉提出了一些建议。首先,在饮食方面,多摄入红豆(薏米需炒制以减寒性)、冬瓜、山药等健脾利湿的食物,采用煮粥、煲汤或清炒的方式,以改善湿气导致的消化不良。同时,要尽量避开“增湿”的食物,如冰饮、生冷食品、蛋糕、奶茶等甜食及辛辣油腻的菜肴;不应用水果代替主食,特别是湿热的水果如芒果、榴莲等应适量食用。
传统中医认为“伤于湿者,下先受之”,因此应保持居室通风,潮湿环境下可以使用除湿机或空调。切勿穿未干透的衣物,淋雨后及时更换。
在运动方面,可以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快走、瑜伽、八段锦等轻度运动,以微微出汗为宜,过度出汗反而可能伤害气血。运动后要及时擦干汗液,补充水分,切勿直接吹空调或洗冷水澡。此外,睡前可以用艾叶或生姜煮水泡脚15分钟,促进血液循环,帮助驱散寒湿。
陈蓉还建议,按摩水分、阴陵泉、丰隆等穴位能帮助排湿,利水消肿。按摩时可用大拇指或中指指腹做轻柔环旋动作,以感到酸胀为度,按揉2分钟为宜。水分穴位的定位为从肚脐起沿腹部中线直上1横指处;阴陵泉穴则在小腿内侧骨内缘,由下往上推至膝关节下方凹陷处;丰隆穴则位于腘横纹与外踝尖连线中点水平线外2横指的位置。
想要更全面地了解湿气的影响和应对策略,欢迎访问[918博天堂]。在这个平台上,你可以获取更多健康信息,帮助自己科学祛湿,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。